每一部优秀的“阿根廷新电影”都像一个寓言,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深入浅出地揭示主题。这些影片,在表面的嬉笑怒骂下,都暗藏着汹涌的波涛,主题深刻、人物生动、影像细腻,并将一些矛盾的元素巧妙地融合成自己的电影语言。它将现实主义的社会批评和极简主义的形式有机结合,在含蓄的艺术电影背后寻找社会和民众的意愿,这正是它能独树一帜的原因所在。
《旅行》
上帝创造的第一件事就是旅行,之后是疑虑和乡愁。――安哲罗普罗斯《尤里西斯生命的凝视》
马丁·卢卡的父亲离开了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他的家乡乌斯怀亚,去旅行了,开始一个穿越整个拉美的旅行。他离开了和他有矛盾的、可他依然爱着的前妻,离开了崇拜着他的儿子——马丁。之后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引起了他对整个拉丁美洲的疑虑,于是有了送给马丁的、对整个拉美旅行见闻的连环画。或许由于必然的乡愁和思恋,他寄给了乌斯怀亚的家人许多信,可都被马丁的妈妈、他的前妻烧了。
马丁,这个对所有学科都感兴趣,尤其是对神奇的拉丁美洲风土人情感兴趣的孩子,被父亲的连环画深深的吸引,决定也去看一看这个神奇的大陆,当然还有寻找父亲的目的。
于是他也离开了动荡不安、大雪纷飞的火地岛上的故乡乌斯怀亚,离开了那所不停的掉下伟人画像的学校、离开了亲生母亲与继父,离开了已经怀孕却堕胎的女友。开始了这段自己的旅行。
从被阿根廷政府出卖用以偿还外债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到几乎被洪水淹没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从已经变成沙漠和有毒物品堆放站的玻利维亚到贫穷的安第斯山区,从秘鲁古城库斯克到亚马逊河,从巴拉伊索金矿到加勒比海海岸,从哥伦比亚到墨西哥。马丁遇到了总是开着大货车扭来扭去的残缺不全的拉美人,遇到了从智利来的船老大,遇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祖母与堂妹,遇到了不停击鼓以掀起“喧嚣的战争”的铁托,遇到了被利马大学生强暴的库斯克女孩,遇到了爸爸现在的巴西妻子以及爸爸墨西哥的同事;看到了“为了祖国而努力游泳”的阿根廷人和他们的总统蛤蟆博士,看到了外债重4·95公斤的秘鲁高原穷困的印第安人,看到廉价出卖自己劳动力的巴西工人,看到为了节约能源而“紧缩绷带”的巴西国民和他们的总统蝌蚪博士,看到哥伦比亚猖獗的犯罪活动,看到出席“下跪国家首脑会议”的各国元首包括拉美人亲密的朋友、美国总统“豺狼先生”。是的,在这块大陆和当前形势下,唯一保证自己安全的姿势就是屈膝下跪,因为站直了就要被飞弹打中,趴下又证明你已经死了。
马丁在旅途中遇到的那个总是一言不发的红衣女孩出现了三次,马丁问她:“你从哪来?”“你叫什么名字?”,“你为什么不说话?”。如果把那个虚幻的女孩看成是马丁自己,那他岂不是在进行一种自我的天问,在寻求一种人类最朴素问题的答案。是的,“我从哪来?”,“我叫什么?”……
而马丁最终的目的,他要寻找的父亲呢?对马丁而言找不找到父亲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心中父亲已经早已和他在一起了。
导演费尔南多·索拉纳斯营造了一个幻想现实主义下的拉美大陆,许多的片子中的现实是基于导演幻想的,而片中又插入许多魔幻现实主义的传说与故事。或许幻想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基于幻想,而后者是在现实基础上加故事。至于具体的关于幻想现实主义的内容可以通过博而赫斯的小说了解。总之,幸运的是,所有这一切我们在索拉纳斯的《旅行》和《云》中都看到了。
《云》(1998)
布宜诺斯艾利斯上空的云很厚
阿根廷,一个一直令我魂牵梦绕的国度。潘帕斯草原、大量冰川湖、世界之极火地岛、世界最宽的布市24车道的十月十七日大街、糖果碗球场、河床队、博卡青年、世界上最锐利的中前场攻击阵容、探戈以及这个国度带给我的很少的电影。我能够看到的阿根廷电影的确不多,就只有官方说法、灯塔、旅行、探戈、探戈课以及这部《云》,其中《探戈》和《探戈课》还不完全算阿根廷的。庆幸这么六部都没让我失望,其中的《旅行》和《探戈》至今仍回味无穷。
2年前,许多人看到了《旅行》,也似乎记住了导演Fernando Solanas,这部Solanas1992年的电影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如今又见到了他1998年的作品《云》。很有诱惑力的封面和片名告诉我快看。
片头的探戈音乐和冰冷的画面让我觉得《旅行》又开始了,看下去,完全和《旅行》迥异。不知为什么Solanas总要这样描绘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国家,不过这次布宜诺斯艾利斯没有被水淹没,却有着下个不停的雨和似乎永不散去的云。与《旅行》类似的,故事也是有着一个个标题的展开,镜子剧院-------等待中-------淹没-------怒吼。
还是那个美丽的开头,一切人们和车辆都在倒行,画外音交待着这是一个雨一直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整个城市笼罩在厚厚的云层下,而人们一直在等待着云的散去。就这么一个短暂的开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阿根廷,一个世界上唯一的从发达国家(19世纪末世界前十强)变成发展中国家并且还在继续倒退的阿根廷,一个永远出口球星和牛肉的阿根廷,一个处于可怕经济危机之中并且所有的人们都在等待乌云散去的阿根廷。
随着镜子剧院镜头的出现,故事开始了,剧团的歌者唱着:“坚持说不、多说不、就不会有什么损失….”国家经济持续衰退,大街上的人们和车辆加快了倒行的速度,剧团观众越来越少,政府要求这群甚至交不起电费的人停止经营,而剧团主管始终对文化部说“不”。退休的人们都没能领到政府承诺的退休金,为民请愿的官员希望人们耐心等待,乌云会散去。而最终兑现的什么都没有,聪明人被愚人所领导,一切合理的要求在腐化和愚昧中淹没。自杀的人们和看自杀的人们。剧团留下的人成了顽固的钉子户,仍然坚持说不。最后,仅剩下两人的剧团做了告别演出,观众们(都是等着无法兑现的退休金的朋友们)“腾云驾雾”的前来观看。
同样的歌者(后进了精神病院)唱着和片头同样的那首似乎应该叫做“阿根廷可以说不”的歌结束了故事。顽固的剧团最终成功的对抗了政府,没有失去他们的剧院,可他们得到什么,最后的观众是在“云”上的。同样“坚持说不、多说不”的老安力最终死去时仍然没有得到一直等待中的退休金。剧团就是阿根廷,人们等待着乌云的散去,以为“快了、总有一天”,可是片中的时钟却是在往后转,顽固不化的剧团坚持说着不,即使没有了任何观众。
其实笼罩在厚重云层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往后走着的阿根廷人应该知道此时此刻“阿根廷不可以说不。”
《沼泽》(导演: 路奎西亚.马特尔 )
每年二月份,阿根廷西北部就会开始下起热带雨林特有的倾盆大雨,雨水把广阔的森林变成了一片人畜都无法通过的沼泽湿地,炙热的太阳晒在沼泽上,热气与雾气让这儿一片死寂。五十岁老妇人梅恰,就住在这片沼泽地的边缘,她与她的表妹塔丽在这儿经营着一座农场,她们各有四个小孩,各有一个老公,两个家庭在沼泽边挣扎着生存,但是这一年夏天,两个意外事件让她们面临了生存的挑战……电影藉由阿根廷西北部的严酷沼泽地形,来带出两个家庭在困境中挣扎求生存的经过。
《美味人生》
这是由女导演宝拉•荷娜黛茲祖母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来。影片叙述了一个德国男生,满怀着希望来到陌生的阿根廷,想挽回一段失落的感情。很不幸地,他初到此地所有的钱就被偷了,还好他认识了一家意大利餐馆老板娘,暂时在她的餐馆住下并工作。餐馆老板娘年轻时也是为了追寻一个梦想来到这里,非常惺惺相惜于他的遭遇。这个德国男生也在此结识了许多常到餐馆用餐的客人,他逐渐了解到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也都有伤口;而这一切也使他更加了解了自己……。大城市里总有许多人生的千百种滋味。成就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五光十色,大概就是这些现实生活里从不曾间断、一直勇往直前的人生梦想……。宝拉以其特有的纤细感情和女性的角度来剖析这个关于男人与女人之间友情、爱情,以及女人自我梦想实践的故事。导演奇妙地运用了旅行和美食架构成这部电影,她认为旅行时所产生的距离感,才能让人把周遭人事物都看得更清楚:自己想什么?或是要什么?有时距离太近反而容易看不清。
探戈-水平欲念的垂直表达。探戈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城市脚步,的确,探戈是所有交际舞中最有激情的一种,伴随2拍或4拍的切音节奏,舞蹈双方若即若离,却有一种难以压制的激情跃跃欲出。
《探戈》(卡罗斯.绍拉,1998)
片子通过探戈舞剧回顾了七十年代末布宜诺斯艾利斯那段恐怖的军人独裁时期。
第一次看《探戈》惊讶于片中那美丽暖色调、片中片那用幻灯做场景的美妙构思和一段段不绝于耳的动听探戈。毫不犹豫买到原声碟,爱死这种手风琴、大提琴、小提琴、钢琴和吉他的五重奏。第二次看《探戈》,折服于卡洛斯.绍拉结尾那善意的悬念,记住了片中的许多细节,片头Mario和Lora的对话竟与片末Irene与Anzelo的对话几乎完全相同,强烈的占有欲带来完美的结尾,而Mario面对镜子那段自言自语是否也是当时拍片中卡洛斯遇到的困境。第三次看《探戈》完全倾心于里面大量的探戈舞蹈,令人情不自禁却又无奈自己的舞蹈笨拙。除了导演卡洛斯.绍拉外,《探戈》剧组还有《现代启示录》、《末代皇帝》的摄影大师Vittorio Storaro,著名电影音乐创作人Lalo Schifrin。
《探戈课》(萨丽.波特,1997)
《探戈课》是部有趣的电影,整个以黑白呈现,只有在Sally创作时所构想的情景才是艳丽的彩色。片中人物均以实名登场,包括导演Sally饰演的导演Sally, 探戈舞家Veron饰演的探戈舞家Veron。地点由伦敦到巴黎再到布宜诺斯艾利斯,而整个片子的发展都冠以The lesson的标题,记得总共有12部。片中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场景很多,两人在塞纳河边伴随着华灯、水汽起舞,舞蹈停了,巴黎突降大雪。Veron在厨房踢踏的那一段简直令人叫绝,像极了一个体操明星。飞机场送行时,两人再次起舞,Ambient音乐伴随着分别。布宜诺斯艾利斯舞蹈大厅的四人探戈中,马友友的大提琴响起,四人跳起皮亚.佐拉那著名的《自由探戈》。最后,在拉普拉塔河边,Sally唱起一首自己写的歌,Sally和Veron紧紧相拥,开始了最后一段Tango。
《官方说法》(路易斯.普恩佐,1985)
失踪者问题-阿根廷人挥之不去的阴霾记忆
每逢星期四,一群戴着白色头巾的母亲,都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五月广场(Plaza de Mayo)上聚集,并且围着广场步行请愿。她们这样做是为了纪念她们失踪的孩子,并要求政府把失踪的孩子还给她们。她们的孩子是在1974年至1983年军人极权统治期间被强迫失踪的。尽管军人极权统治的时代在1983年结束,许多失踪的人至今依然音讯全无。据全国失踪者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Disappeared People, CONADEP)的统计,有资料证明在这段期间失踪的至少有8,900人。但据一些非正式的估计,失踪者数目远在这个数位之上。
整个片子的发展也就是爱丽斯心理的发展,从一个顽固守旧的历史老师到高中聚会后对佳比身份的怀疑,再到目击五月广场游行后的震撼,最后到义无反顾地对真相的寻找。她也曾考虑过如果知道真相将会给家庭带来的灾难,于是有了犹豫,她去教堂告解,神父告诉她不要放弃上帝赐予她的东西。而与佳比祖母的相见使她彻底选择了真相,在见面中佳比祖母提到了佳比生母的故事:“一个邻居说看到他们被带走,说那场大火不是故意”,在历史上那场大火是一个发生在弗罗伦斯的阴谋。
爱丽斯了解真相的后果和代价必然是导致家庭的毁灭,罗伯特无法接受爱丽斯的转变,他说的没错“佳比已经失去一位母亲,你还想让她再失去一位吗?”可爱丽斯已经无法接受这个充满谎言的政府给她带来的痛苦,她宁肯选择抛弃她深爱着的罗伯特和佳比。她把佳比祖母带到家中,见到罗伯特,“I brought her because I want to know if Gaby is her grandchild, or someone else’s grandchild, or the grandchild of someone who hasn’t the strength to walk around the plaza with a poster.”可见爱丽斯的立场已经完全脱离了罗伯特这边的中产生活而加入了五月广场上游行群众。最终罗伯特忍无可忍地打了她,在爱的最痛苦的时候她终于选择了离开。
《梦想阿根廷》(克里斯托弗.汉普顿,2003)
这个故事从情节和角色特征上都很像1985年的《官方说法》,都是在阿根廷军事独裁时期,布宜诺斯艾利斯养尊处优的布尔乔亚因为家人的突发事情,从对政府的信任服帖到产生置疑再到彻底地勇敢抗争。不同的是,《官方说法》是关于女儿身份的艰难寻找,《梦想阿根廷》诉诸于让主角卡罗斯具有“灵视”的超能力。卡罗斯因为拥有这种能力,可以预知被军政府绑走的妻子与女儿情形,作为丈夫和父亲,他不能停止找寻,导演最终也留给观众一点圆满的安慰,他和妻子终于重逢了。这种“灵视”让观众十分不安,卡罗斯能以超能力看见妻女遭难,却无法看得更清,那显然是一种触手而不可及的绝望。
《蛮荒故事》(2014)
《荒蛮故事》是一部黑色喜剧,由6个独立的暴力复仇小故事构成。 相对不动声色的幽默,这种暴力更加直接和冷酷,从而凸显出现实的荒诞感。它与现实保持着距离,尤爱最后一个故事,在意识形态的舞会上,阿根廷的当代社会是各个阶层的一个合谋。
本片由阿根廷和西班牙合资,西班牙阿莫多瓦兄弟制片,阿根廷的达米安·斯兹弗隆执导,阿根廷著名男演员里卡杜·达林出演了第4个小故事。本片首映于2014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是该单元中唯一的喜剧片。
关注北京布宜诺,了解更多信息……
1.添加-查找公众号-搜索“bjbsas”
2.扫描以下二维码:
北京布宜诺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香江北路泉发花园芳苑11号
义乌地址: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商贸城5区进口馆食品红酒区60340店
电话:010-84568411
网址:www.bjbsas.com
淘宝链接:http://bjbyn.taobao.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bjbsas